洛杉磯. 瀝青與藝術 La Brea Tar Pits and LACMA


2021年第一次拜訪洛杉磯市區的 La Brea Tar Pits and Museum-- 拉布雷亞瀝青博物館.

很推薦這個博物館!

雖然說一直說我們住在洛杉磯, 但其實我們住得離洛杉磯市區有點遠, 共17.5 英哩遠 (28公里) 

沒有塞車的話, 可能四十分鐘不到就可以抵達市區了吧? 但洛杉磯的塞車非常惡名昭彰. 每天都有塞車, 沒有塞車的時間可能是晚上九點後, 早上六點前, 所以基本上每天白天時間都是塞車的, 這單程28公里大概要行駛五十分鐘到一個小時又十分鐘左右. 

因此, 我並不常跑去洛杉磯市區玩. 

總之, 這裡來介紹這個瀝青博物館與附近的一些景點.

瀝青博物館的門票是15元美金. 但是每天下午三點過後, 洛杉磯郡的郡民可以免費入場! 

廣大的洛杉磯郡有88個城市, 也包括我們所居住的城市. 只要攜帶你的美國駕照, 上面有顯示出住在洛杉磯郡的地址的證件, 就可以免費入場了. 另外, 博物館周邊的小街道內也可以免費停車.


以下部分介紹來自維基百科連結

博物館位在一個寬廣的公園內. 一進入公園大門, 左手邊會先看到一個很大的瀝青坑 (瀝青湖)(看起來就像一小片湖), 裡面有幾隻猛瑪象雕塑. 記得多年前騎腳踏車經過這裡時有停下來拍這些動物雕塑. 這個公園叫做 Hancock park, 漢考克公園. 這個公園可以免費進入, 整理得乾淨整潔, 也有一些瀝青的考古展覽可以免費參觀.

瀝青湖是在大約五千萬年前由海底生物腐殘餘物質所形成的。滲入岩層,由於地層的移動而浮出地表,在凹陷地域形成瀝青湖。瀝青就是石油的原料. 

這一個地區的地名--拉布維亞-- La Brea, 就是西班牙文 "坑" 的意思.

這個地方有一組天然瀝青坑為瀝青坑上面常常覆蓋有樹葉、灰塵或水等遮蔽物,動物等很容易失足陷入其中而死亡,因而數世紀以來積累了大量的動物骨骸、化石。1913-15年美國科學家開始發掘拉布維亞瀝青坑中的化石。

在拉布雷亞瀝青坑發現了大量更新世末次冰期 (the Last Ice Age, 11萬年前到1.2萬年前) 的已滅絕哺乳動物化石,包括猛獁(ㄇㄚˋ)象(Colombian mammoth)恐狼 (dire wolf)地懶(giant ground sloth) (一種巨型樹懶) 、乳齒象(長毛象, 體型比猛獁小)(mastodon)以及加利福尼亞州州化石斯劍虎 (劍齒) (saber-tooth cat)

博物館內有深入淺出的展示介紹, 還有很多這些巨型化石展示, 非常壯觀. 其中一個亮點是一個真正的 fossil lab-- 化石實驗室, 使用玻璃帷幕區隔, 透過玻璃帷幕, 遊客可以觀察考古學家清理化石遺骨的情形. 

戶外公園免費參觀的部分, 還展示了正在挖掘中的瀝青坑. 現場有很多挖掘探勘的工具以及標記,  非常有趣.


LACMA 洛杉磯郡立美術館

瀝青博物館的隔壁就是有名的洛杉磯郡立美術館 LACMA, 念法為"Lak-ma" (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我大概在多年前去過兩次, 近年沒有去看. 但以前觀看的印象非常好, 館內展藏豐富, 有很多美國現代與當代大師的作品. 美術相關科系或是對美術有興趣的人, 可以在館內泡很久.

以前很多在學校讀過的藝術家作品都可以在這裡看到. 以下舉出一些比較有印象或是喜歡的藝術家, 部分資訊來自維基:

Joan Miró: 米羅 1893-1983

Jasper Johns (賈伯斯. 瓊斯, 1930-): 在藝術史上學到他最有名的作品是美國國旗(Flag, 1954 )與標靶 (Target). LACMA有收藏幾幅版畫"標靶"與"國旗", 與 "The Seasons"(1987) 等等. 

 Frank Stella (法蘭克. 史帖拉, 1936-): 極簡主義畫家, 大幅的油畫塗著大膽筆直的彩色線條. 


Chris Burden (克里斯. 波頓 1946-2015)

這個藝術家很有趣. 首先, LACMA門外一直有座受歡迎的裝置作品-- Urban Light (2008), 是202個曾經設在洛杉磯市區的舊路燈, 排列成一個四方形空間, 夜晚時燈光會亮起, 現在還是熱門的打卡景點. 

查了一下克里斯波頓這個人, 才發現我以前的藝術史上也讀過他的作品, 印象還很深, 但是他年輕時的作品跟這個燈光裝置非常不同!! 他年輕時是當代行動藝術的代表者, 在七零年代生產出大量的行動藝術, 主題都與 "危險"有關. 

最有名的也曾在我的藝術史考試出現過的, 是叫做"Shoot"(射擊)的作品. 他拍了一部短片, 內容是他請他的助手拿槍射他的手臂, 稍微射偏他可能就因此重傷. 我以前讀到這件作品時只覺得他是神經病, 其實現在也還是覺得這個作品很荒唐啦. 

另外其他荒唐的危險行為藝術還包括: 拿槍射正在起飛的波音747客機 (也真的是只能在容易取得槍枝的美國才能做這種作品...), 還有自己仰躺在一輛金龜車上, 雙手用釘子釘住, 把自己釘在金龜車上. 他藝術碩士在UC Irvine (加州州立大學爾灣分校)就讀, 論文作品, 是把自己鎖在小盒子裡五天. 在維基百科閱讀他至少二十件有關危險的行動藝術時, 只覺得好痛呀.

在2012-13年間拜訪 LACMA時, 當時有一個特展, 展出克里斯波登晚期不再危險的作品-- Metropolis II (大都會二號)(2010). 這是一座巨大的裝置藝術, 也是所謂的動態藝術 (Kinetic Art), 意思是會動的藝術品. 作品看起來像是或洛杉磯城市的模型, 有無數巨大縱橫交錯的高速公路.

這真的是洛杉磯很有特色的地方, 非常多不同的高速公路, 很多高速公路單邊有六條車道--你也可以在這個模型中看到六條車道的高速公路! 

看展覽的時候, 展間會定期開啟電源, 小模型車就會在高速公路上奔馳. LACMA網站說小車的時速是每小時 240 英哩 (386公里), 令人難以相信的速度. 

稍微查了一下, 洛杉磯郡共有650英哩 (1046公里)長的高速公路! 很驚人. 高速公路也確實主導了南加州人的生活, 出門一定要開車, 出門一定要選塞車不會太嚴重的時間, 你現在開到幾號高速公路了?? 等等, 廣大的洛杉磯, 只有少得可憐得大眾交通運輸. 

我在洛杉磯常用到的高速公路有: 因為太常塞車而惡名昭彰的405公路, 連接聖塔莫尼卡與聖蓋博亞洲地區的十號公路, 連接南北的101號公路, 91號(去Buena Park, Cerritos), 605號, 22號, 110號(機場的部分總是塞到爆), 210號(去爬山), 710號, 5號, 60號 (這條去有台灣人的城市用的公路).

就連週六夜現場節目 (Saturday Night Live) 也出過一系列搞笑影片叫做 "加州人" (The Californians), 每一集裡大家都會認真討論今天要走哪一條路比較不會塞車 (你先走405, 再十號, 再210....), 這真的是貼切說明了南加生活的日常.

所以話轉回來, 我很喜歡克里斯波登的大都會二號作品!

克里斯波登是波士頓人, 但是在南加州讀大學與碩士, 之後就留在洛杉磯直到過世, 所以也算是在地洛杉磯藝術家.


Richard Serra (理查. 賽拉): 個人蠻喜歡他的作品的. 加州人, 除了LACMA外, 我還在UCLA與史丹佛大學校園看到他的裝置作品. 美國極簡主義雕塑家錄影藝術家,以用金屬板組合而成的大型作品聞名。塞拉年輕時曾在煉鋼廠工作以賺取生活費, 因此他選擇鋼鐵為之後的主要材料. 較著名的作品是塞拉的極簡主義大型裝置作品,使用金屬捲筒或鈑金(耐候鋼)。在這些作品中,大部份的裝置是能夠自行支撐站立,並特別強調素材本身的重量和質感。他的室外鋼鐵雕塑作品經過事前的氧化處理,但在8至10年後鋼鐵生鏽所產生的色澤會成為穩定的單一顏色。塞拉經常為特定場所建造專屬的裝置作品,並與觀者之間有強烈的尺寸對比。


Jeff Koons (傑夫. 坤斯): 在當代藝術史也常會看到的藝術家. 代表作是大型的用鋼鐵做的氣球狗狗. 

 Claes Oldenburg (克拉斯. 歐登伯格, 1929-), 瑞典公共藝術/普普藝術大師, 1960年代初期就走紅. 擅長將生活中的小物件放大成巨型公共藝術, 作品簡單有力又帶著童趣. 在 LACMA展覽的是巨型的撞球-- Giant Pool Balls (1967). 他其他有名的作品還有一系列的巨大食品--漢堡, 蛋糕, 派等等, 但是看起來都軟趴趴的, 好像很難吃的樣子. 多年前去費城旅行時有看到他的巨大曬衣夾公共藝術--Clothespin 1976- Philadelphia. 


Henry Matisse (亨利. 馬諦斯 1869-1954): 馬諦斯是我最喜歡的畫家. LACMA有收藏很多馬諦斯的作品與素描, 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這幅大件的the Sheaf (捆)(1953), 畫面看起來像是一束花, 非常有設計感.

當然LACMA也收藏很多現代繪畫大師的作品如畢卡索, 芙烈達. 卡羅, 迪亞哥. 李維拉

Flower Day (Día de Flores)(花朵的日子), 迪亞哥. 李維拉, Mexico(墨西哥), 1925


David Hockney(大衛. 霍克尼, 1937-), 英國普普藝術家, 雖然是英國人, 但是常常住在洛杉磯的好萊塢與馬里布, 所以畫作常出現洛杉磯風景. 畫風繽紛輕鬆 (根據以上介紹的幾個藝術家, 應該大概可以看得出來我本人喜歡的藝術風格), LACMA收藏的名作有 Muholland Drive-- 慕荷蘭大道 (1980). 

美術館戶外的巨大裝置藝術-- Levitated Mass (懸浮的大塊), 2012, 也是非常精采的作品. 

藝術家為 Michael Heizer. 作品是一塊340噸重, 6.55公尺高的巨石, 放置在一個138公尺長的通道上. 通道傾斜往下, 低於地面, 到了最低點後再慢慢往上傾斜回到地面, 像是一條小小的地下道.

在地下道最低點(離地面下方4.5公尺深) 的上方, 放置著這塊巨石, 因此創造出巨石是否會因不穩而墜下的不安定感. 這件作品在開始製作時就被媒體大幅報導, 因為巨石遠從170公里遠的採石場千里迢迢地運送過來. 原本藝術家希望巨石剛好卡在地下通道的上方, 造成巨石飄浮在空中的錯覺, 然而後來因為安全考量, 在巨石旁架設了支撐的支架, 因此稍微減少漂浮的效果.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地圖 『di-tu』紀錄 (一): 國家們

墨西哥提華納(一)輕鬆跨越邊境

土耳其第四天: 愛之谷、白之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