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地馬拉(一)行程與印象,天氣很好
瓜地馬拉是我第四十一個國家,也是我第五個中美洲國家,只剩下宏都拉斯與尼加拉瓜還沒去(這兩個國家沒有直飛洛杉磯的班機)。在瓜地馬拉短短的五天半的時間,經歷了難得一見的火山噴發登山之旅,再加上阿提蘭湖如仙境般的景色,讓我私心認為如果只有幾天的時間在機場周邊旅行的話,瓜地馬拉比哥斯大黎加與巴拿馬好看多了!
從阿卡特南戈火山 Acatenango Volcano 山上, 遠眺噴發中的火火山(富埃戈火山)Fuego Volcano
目次
1. 以前中美洲的紀錄
2. 2023 年夏季五天半的行程
3. 瓜地馬拉印象:
a. 剛好遇到好天氣
b. 馬雅人
c. 語言
d. 過內交通
e. 金錢使用
f. 安全性
g. 地理位置
h. 地理環境
i. 食物
j. 其他
(以下另開文章介紹,瓜地馬拉(二))
k. 歷史
l. 經濟
以上終於整體介紹筆記完畢,第三篇的瓜地馬拉(三)才會是遊記。
以前中美洲的紀錄
2017 貝里斯九天, 拿到 OW 潛水證照 (文章未生成)
2016-2018 薩爾瓦多--因工作短暫停留幾次, 只去過一次市區
行程
8/30 晚上抵達瓜地馬拉國際機場,搭優步到安地瓜 Antigua
8/31 早上七點登山團來接駁,開始兩天一夜阿卡特南戈火山 Acatenango 健行
9/01 中午十二點半回到安地,前往阿提蘭湖 Lake Atitlan 的小村──聖塔克魯斯樂樂谷納 Santa Cruz La Laguna
9/02 聖塔克魯斯樂樂谷納,高山湖泊潛水
9/03 阿提蘭湖➝瓜地馬拉機場背包客棧
9/04 一早搭機離開
下面把 Guatemala 寫成 Gatemala, 非常抱歉~
瓜地馬拉印象
上天眷顧的好天氣
八月九月是雨季。我們計劃要登山最怕下雨,隊友非常反對在大雨中登山,而我們看天氣預報說火山附近的地區每天都是降雨機率百分之八十的雷雨,所以我們的登山計畫一度要放棄。我不死心,傳訊詢問兩間登山商家最近的天氣,兩間都說最近沒有下雨。我決定孤注一擲,抱著「以後不知道還會不會來瓜地馬拉」的心態,假裝沒看到氣象預報訂了登山團。結果非常幸運, 我們的登山天氣非常好,第一天早上是藍天晴朗好天氣,下午雲霧漸多,下午一點四十五分左右抵達營地,剛好開始下起雨,我們剛好完全躲過。登山第一天整個下午和晚上都是下雨, 但因為我們已在營地,所以也沒差。隔天早上登頂天氣也非常好。接下來幾天在阿特蘭湖不爬山,雖然說是「雨季」,但是每天都是晴朗好天氣,而且也不會太熱,大約是二十五到二十八度的舒服天氣。傍晚會下雨,但是不會超過一小時,下雨時我不是在吃晚餐,就是在坐車,所以每天我都沒有被淋到雨。我們在哥斯大黎加與巴拿馬遇到的雨還比較多。
八月九月是雨季。我們計劃要登山最怕下雨,隊友非常反對在大雨中登山,而我們看天氣預報說火山附近的地區每天都是降雨機率百分之八十的雷雨,所以我們的登山計畫一度要放棄。我不死心,傳訊詢問兩間登山商家最近的天氣,兩間都說最近沒有下雨。我決定孤注一擲,抱著「以後不知道還會不會來瓜地馬拉」的心態,假裝沒看到氣象預報訂了登山團。結果非常幸運, 我們的登山天氣非常好,第一天早上是藍天晴朗好天氣,下午雲霧漸多,下午一點四十五分左右抵達營地,剛好開始下起雨,我們剛好完全躲過。登山第一天整個下午和晚上都是下雨, 但因為我們已在營地,所以也沒差。隔天早上登頂天氣也非常好。接下來幾天在阿特蘭湖不爬山,雖然說是「雨季」,但是每天都是晴朗好天氣,而且也不會太熱,大約是二十五到二十八度的舒服天氣。傍晚會下雨,但是不會超過一小時,下雨時我不是在吃晚餐,就是在坐車,所以每天我都沒有被淋到雨。我們在哥斯大黎加與巴拿馬遇到的雨還比較多。
瓜地馬拉的雨季是每年五月到十月。
馬雅人
這是我們第一次看到這麼多馬雅人,在哥斯大黎加與巴拿馬沒有看到。他們膚色是棕色的,體型很嬌小,我比他們的每個男人都還高,默默有成就感。馬雅女人大多還是穿著美麗的傳統服飾,顏色鮮豔,有非常精緻的手工編織刺繡。有時在路邊看到穿著傳統服飾賣手工玉米餅的女人,心裡忍不住想,這一定很好吃。
傳統編織上衣叫做「惠皮爾」Huipil,按照不同的族有不同的款式,我在阿提蘭湖看到的傳統服飾會有一個寬大腰帶束在腰部,顯示出女人的腰身,很適合我們東方人較瘦小的體型穿。
* 台灣商店「南南之隅」有對惠皮爾完整的介紹,文章在此。
我手上的很舊的 2015 年 Moon 旅遊書說,雖然遊客會想購買美麗的傳統服飾,但是買了之後不要在瓜地馬拉穿,因為當地居民會覺得非常冒犯。我在五天半的旅程中只有一次,看到一位很有年紀的白人穿。
根據同樣這本旅遊書,瓜地馬拉百分之五十六的人口是原住民與西班牙人混血、百分之四十二是馬雅人、百分之一點七七是 Xinca 人,也是原住民的一支。
百分之四十五的人口是天主教徒、百分之四十二基督教。
語言
跟哥斯大黎加與巴拿馬比起來,瓜地馬拉路上說英文的人少,大部分都需要以西班牙語溝通。這半年我自學 Pimsleur 西文音檔,在旅行前聽到第三級第十一課,雖然感覺到自己的西文進步, 但還是很難跟人溝通,覺得很氣餒,我還要再努力。
* Pimsleur 西文第三級第十一課的程度很像我目前的日文與台語的程度,就是勉強可以跟人做生存的溝通,可以點菜問路,但無法聊天。
交通
我們是從洛杉磯直飛到瓜地馬拉國際機場,飛行時間約五個小時。
我們第一天晚上從機場到安地瓜是使用優步。接下來有兩段長時間移動,我們則是使用蠻貴的私人共乘接駁車。在安地瓜旅行的交通工具有主要有:當地民眾搭乘的公車、私人共乘接駁車、優步或計程車、租車。我覺得當地人與飯店商家等似乎故意不對觀光客透露當地民眾搭乘的公車,然後一直強勢逼迫你只能搭蠻貴的私人共乘接駁車。再加上這次我只有五天半的時間, 也沒辦法好好地在當地蒐集到搭公車的資訊(網路上幾乎沒有公車時間表或上下車地點的資訊,他們說要到了那個地方之後再問當地人),所以最後我們都只好靠私人共乘接駁車移動, 還蠻無奈的。
我每去新的國家的時候總是很期待搭大眾交通工具,一方面很省錢,二方面可以更貼近當地人民的生活。瓜地馬拉的一般民眾搭乘的公車叫做 chicken bus,主要是從美國蒐購來的舊校車,改裝一番後使用。我有朋友在二三十年前多次旅遊瓜地馬拉,當時瓜地馬拉只有公車可搭,他說他們到處搭公車遊玩,又方便又可以和當地人互動。因此,我懷疑是因為近年觀光興起,所以當地人決定不對觀光客公車訊息,並強迫推銷共乘接駁車。搭私人共乘接駁車的話,我們從安地瓜到帕納哈切爾 Panajachel 三個小時的車程,一人 18 美元,從帕納哈切爾到瓜地馬拉機場四小時的車程一人則是 30 美元,如果搭公車的話一人只要幾塊美金就可以。
tuk tuk 嘟嘟車在這裡也很常見,長得跟東南亞得很像,我們這次沒有搭。這輛車的後面是格鬥天王的人物。
金錢使用
如果使用信用卡的話,店家通常會另收 4~10% 不等的手續費。但是一些提款機也會額外收費, markup, 每個提款機的額外收費稍有不同, 7.5%左右, 所以, 如果信用卡手續費比這個 7.5% 還少的話, 那還不如用信用卡付款。一些地方的提款機在星期天不營業要注意,我們就是這樣最後現金不夠用。主要的提款機銀行公司叫做 C5。我們是在雨季淡季前往,住便宜的雙人房美金 21 到 25 元左右,算是很便宜。但是觀光地區的餐廳食物並不便宜,平均一餐是 50 到 70 格查爾,約 204 到 285 台幣。在台灣我很常看到瓜地馬拉產的薇薇安特南果咖啡豆,所以在瓜地馬拉時也很期待喝他們的咖啡。猜測一般當地居民還是喝雀巢即溶咖啡居多,如果要喝手沖咖啡的話,在觀光地區也是有很多文青好看的咖啡店,一杯手沖咖啡大約 35 格查爾,等於143 台幣。
瓜地馬拉的貨幣叫做 Quatzal,發音如「殼造」,中文翻作「格查爾」,簡寫為 Q。貨幣名就是他們國鳥的鳥名,非常有趣。這種鳥也在他們的國旗上。是一種全身翡翠綠、尾巴很長的美麗大鳥,聽說非常難看到。我們的阿卡特南戈火山嚮導說他目前看過六次。除了格查爾之外,很多地方也接受美金,但可能匯率就不是那麼好。
說到國旗,瓜地馬拉的國旗左右兩塊好看的天藍色,分別代表太平洋(與瓜國南部相鄰)和加勒比海(瓜國東北部)。
安全性
旅遊書上常提到登山時最好請嚮導,不是因為登山難,而是減少在山路上被搶劫的情形。我們確實在走阿卡特南哥火山時有請嚮導,但是這個登山路線非常熱門,山徑上都是登山客,所以我不覺得這裡會有搶劫的情形。後來我們在阿提蘭湖走動時,確實有走到比較沒有人的地方,並有耳聞最近有觀光客在某路段上被搶劫(到時再詳細說明),因此我們特地避開某些路段。
地理位置
國土面積是台灣的三倍。跟洛杉磯時差只差一小時,太難得了。西邊與墨西哥接壤、北邊是貝里斯、東邊分別有宏都拉斯與薩爾瓦多。
地理環境
瓜地馬拉有非常多座火山,全國最高山也是一座火山,高 4220 公尺的 Volcan Tajumulco,她也是全中美洲最高山。
瓜地馬拉有非常多座火山,全國最高山也是一座火山,高 4220 公尺的 Volcan Tajumulco,她也是全中美洲最高山。
「瓜地馬拉」在托爾特克(Toltec,中美洲古文明)的語言的意思是「樹的國土」。國樹是Ceiba,中文譯作「吉貝」, 在旅程中我沒有特地去認。但是我們在爬阿卡特南戈火山時, 嚮導有特別停下來介紹一棵大樹,叫做 canac,嚮導只說西文,所以我聽得霧煞煞。這種大樹開的花是鮮艷的紅色,並且是奇特的手型,所以又被叫做「惡魔之手」。據說在阿茲特克時期,這種花用來當作可可的調味料。
食物
我非常非常喜歡中美洲食物。跟美國與墨西哥的食物比起來,中美洲的食物比較清淡不辣,比較不油不膩,起司不會放太多,餐點常搭配各種均衡新鮮蔬菜,這在美式或墨式料理中較少看到,再搭配中美洲好喝的咖啡,就是完美的一餐。每個中美洲國家的食物蠻相似的,每個國家會各自有小變化。
中美洲早餐很好吃。當然這應該算是給觀光客的餐點,當地人早餐不會吃這麼澎拜。我們有幾次看到早餐菜單寫「desayuno chapin」, 就是瓜地馬拉式的早餐,有手工玉米餅,會用手工馬雅編織的布包起來放在小籃子裡、炒蛋、煎大蕉、黑豆泥(跟別的國家比起來,他們的豆泥是固體狀的,不是水水的,我比較喜歡這種固體狀的)、番茄騷莎醬、瓜式起司。其中 desayuno是早餐的意思,chapin 是瓜地馬拉的俚語,指「瓜地馬拉人」,有趣的是,chapin 本來在西文中的意思是十五世紀時貴族常穿的一種鞋子。
好吃又均衡的瓜地馬拉式早餐,搭配無敵火山與湖的景色,地點在阿提蘭湖
因為我們只有短短五天半的時間,其中一天半用來爬山,所以也沒有什麼時間去找瓜地馬拉特有的料理。最後一天上機之前,我買了路邊攤的 pache,就是馬鈴薯粉麵團裡面包肉,再包在葉子裡下去蒸,外形像粽子,也很像墨西哥的 tamale,只不過墨西哥是使用玉米粉團製成。我跟小販說我要一個 tamale,她一頭霧水,原來雖然外型長的很像,但是這種食物在不同國家有不同名字。
另外我吃到的一道瓜地馬拉料理叫做 pepian,是一道燉肉料理。醬汁是紅色的,食材有番茄、三種種籽研磨後加入調味:櫛瓜籽、芝麻籽、南瓜籽。還有一種特色甜點叫做 platanos en mole 大蕉莫利醬,是將大蕉在有加入巧克力、肉桂、和芝麻醬的醬汁中烹煮,餐點是一碗一碗呈現的,我有在路邊和餐廳看到這道料理,但是因為為了減糖沒點,其實很想吃。
其他
瓜地馬拉最代表國家的樂器是「馬林巴木琴」Marimba。我們在坐車的時候有聽到收音機播放。多人敲擊合奏,聲音輕柔活潑。可參考這支音樂影片,裡面穿著西裝的紳士們很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