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地馬拉(四) 超大帳篷屋、營火狗狗咖啡廳

前一篇: 瓜地馬拉(三)攀登阿卡特南戈前的天氣掙扎



攀爬紀錄之一

開始攀爬前我們在 V-Hiking 的家吃老闆媽媽親自煮的豐盛健康的瓜地馬拉式早餐。有手工玉米餅, 包覆在美麗的馬雅彩色織布內、再裝在竹編小籃中擺在餐桌上。還有水果、煮青菜(好稀有!)、生菜沙拉、炸玉米餅、烤大蕉片、炒蛋、黑豆泥, 還有咖啡、好吃的中美洲式的手作餅乾。我們也在這裡領了午餐便當, 是用可愛的花布袋包起來的, 布袋是束口袋, 所以像我的背包太小, 裝不下午餐布袋的話, 還可以把它吊在背包上。這個布袋內不只有午餐, 還有山上晚餐早餐需要用到的餐具。除了盤子叉子, 還有兩個小杯子, 一個是下午喝熱可可和早上喝咖啡用的, 另一個是晚餐後喝紅酒用的, 很講究! 午餐本身也非常美味, 是墨西哥捲餅 burrito (或者說是瓜地馬拉式的?) 覺得比美國的捲餅還好吃, 因為他們家的是真材實料, 番茄切得碎碎的、再滿滿地放在捲餅裡面, 另外還有小餅乾、果汁與蘋果。

地圖參考: AllTrails Acatenango Volcano

登山口起登後直直陡上, 大概在不到一公里處有一間景觀餐廳 Miratenango 可以休息, 店名是 mira (西文「看」的意思) 加上 tenango (那瓦特爾語「的地方」的意思), 所以就是「可以看景的地方」。

接下來是一路陡上, 大家走得氣喘吁吁, 但是嚮導會適時的定點講解, 讓大家喘口氣。嚮導有特別停下來介紹一棵大樹,叫做 canac,嚮導只說西文,所以我聽得霧煞煞。這種大樹開的花是鮮艷的紅色,並且是奇特的手型,所以又被叫做「惡魔之手」。據說在阿茲特克時期,這種花用來當作可可的調味料。

另外導遊還停在竹子叢旁, 說以前的人會用竹子來蓋房子。另外還有一種蕨類植物, Colas de Quetzal, 中文翻譯過來就是「魁札爾鳥的尾巴」, 魁札爾鳥是瓜地馬拉的國鳥, 全身翠綠色, 尾巴很長, 所以確實很像蕨類植物。當時瑞士山友不太明白導遊的西班牙文, 還比手畫腳, 把手擺在臀部後說:「Cola?? (像這樣是尾巴嗎?)」然後她再很好心地翻譯給我。

* 魁札爾鳥的尾巴參考資訊


深山酒吧

在 Miratenango 之後爬不到一小時的時間, 來到真正的入山站。有人員在這裡發放個人資料表, 每人都需要填寫繳交, 付 Q100 入山費 (我們的團費已包含), 人員會發放入山手環。這裡有廁所也有小攤販, 有賣啤酒與烈酒。之後我們又走了快一小時, 有另外一個深山小攤, 竟然也有賣啤酒與烈酒, 那邊的海拔已經超過三千公尺了吧! 真的是深山酒吧啊! 不過真的很方便, 小攤販也有賣水、飲料、零食, 不用帶太多物品就可以輕鬆上山。

整條路都是陡上。嚮導說: 「再走一下, 等一下就是之字形山路了。」滿心期待地到了之字形山路, 以為會輕鬆一點, 結果是超級陡的之字形, 這樣好像有沒有設計成之字形都一樣呀! 我們排成一路縱隊前進, 如果剛好在嚮導的後面(也就是隊伍的第一個), 就可以跟嚮導聊天, 我有幸排到一次, 努力地練習了一下西文。我們的主要嚮導叫做凱文, 二十六歲。他問我住哪裡, 從哪裡來, 不免俗地聊到了「台灣是不是中國的」的話題。我說我住在加州, 他很嚮往地說: 「加州的山區會下雪, 很美麗呀!」確實, 瓜地馬拉沒有雪, 所以大家會很嚮往自己國家沒有的東西。在跟我聊天之前, 凱文是跟另一個來自美國內華達州的客人聊天, 我也聽到凱文問她內華達州的山會不會下雪(會的)。後來我們旅途中在阿提蘭湖的餐廳吃飯, 老闆也問我們加州有沒有雪。在這裡筆記一下雪的西文是 nieve, 另外我們也提到火山噴發的西班牙文是 erupción (跟英文一樣)。

* 我們十人遊客中, 我們兩人住加州, 有兩個美國人(其中一個是亞裔但應該是第二或第三代)、兩個瑞士人、兩個法國人、兩個比利時人。在登山的一天半中遇到的遊客多是白人, 除了我們這團的亞裔美國人外, 我沒看到其他亞洲人。

終於最後一段, 嚮導說是平坦路。當然並不是平坦路, 只是沒那麼陡而已。可以感覺大家都走得很厭世, 我們的登山團大家都是快腳, 所以大家最後一段都不耐煩地越走越快。大約中午開始, 山區起霧、烏雲遮蓋天空, 飄了小雨, 並無大礙, 大雨是在我們踏進營地的棚子下中才開始, 非常幸運。

抵達營地前, 我們先通過一個用樹幹架起來的簡陋拱門, 很像是用來標示終點, 經過時我腦海中不禁冒出「搞笑漫畫日和西遊記篇」裡, 大家搶著通過終點的畫面。不過這裡其實是山中營地們的共同垃圾焚化場, 第二天我們回來這裡時把我們的垃圾都聚集在這, 會有人負責就地燒掉。過了拱門之後, 還要走二十分鐘左右才會到營地。


阿卡特南戈渡假村

營地區域實在太奇葩了! 我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情景。不同的商業團佔據了不同的區塊(或者他們是向政府購買或租用?), 當然他們都是選擇面向富埃戈火山的山坡地, 在山坡地上劃出了小徑、架設了帳篷、小屋、棚子、廁所等等, 甚至還有整理過的花園, 所以看起來很宜人。無水廁所乾淨無異味, 而且還是坐式的! 通往廁所的小徑兩旁還細心栽種了花朵。

蜿蜒如迷宮一般的火山砂小徑通往不同的商家, 沒人帶的話真的會迷路! 所以如果是自己不跟團來爬山露營的話, 其實也沒有什麼好空地可以自行搭帳了。我是有看到有網友分享說, 他們自己去那裡露營時, 是剛好有一個商業團的營地沒有人, 所以他們就用他們的空地、還用他們的棚子遮雨。

海拔 3600 公尺的營地, 氣溫非常低, 大概攝氏五度左右, 幸好有租大外套! 

我們的「帳篷」比我想像中的還要豪華, 根本就是小木屋! 因為我們是週四出發的團, 所以只有十個客人 (週末可能是二十個客人)。所以我們可以二個人甚至一個人分配一個帳篷屋。我是看到他們有十個帳篷屋, 一間是給嚮導睡的, 所以如果有二十個客人的話就可能要跟不認識的人分一間。帳篷屋內非常寬敞, 睡四個人綽綽有餘, 又厚又鬆軟的睡墊, 至少有四個睡袋, 怕冷的人也可以溫暖地睡一覺, 舒適的大枕頭。嚮導並發給我們每間一個垃圾袋。雖然帳篷屋的舒適度無可挑剔, 我那天晚上還是沒睡好...所以不是床墊的問題, 可能是海拔的問題。

我們抵達營地後就不間斷地下雨, 我們躲在遮風擋雨的小屋裡, 把房門開著, 就可以舒服地近距離欣賞火山噴發。大家都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壯觀頻繁的火山噴發, 大家都是驚呼聲此起彼落:「喔喔喔~~」「哇靠~」「噴碎石了~」

除了火山噴發, 天空還不時出現閃電, 一大條橫跨整個天空。火山噴發、烏雲、雨、閃電, 讓我聯想起七龍珠的場景。




嚮導們在遮雨棚下升起營火, 然後叫我來營火旁喝熱可可與瓜地馬拉式大餅乾。覺得冷的大家在營火旁圍成一圈, 也不想離開了。

原本嚮導是預定下午四點走富埃戈火山, 如果想加錢走富埃戈火山的人可以在營地集合出發。但是下午四點時下著傾盆大雨, 嚮導說不適合走, 最後大家討論決定, 明天一大早我們分成兩組, 一組是想走富埃戈的人,早上三點出發, 另一組是原訂計畫爬阿卡特南戈的人, 四點出發, 我們是後者。

大家慵懶地圍在營火旁聊天、欣賞噴發, 玩營地的狗(見下文)。晚餐時間前, 嚮導讓我們一起烤棉花糖。晚餐是蔬菜炒飯配炸玉米餅, 還有飯後紅酒。天色暗了, 可惜雨勢太大, 沒能看見火山噴發的紅光, 只不停聽見轟隆隆的聲響。大家稍微聊了自己的職業, 大家都是超高學歷的聰明人, 有人讀醫學院、有人是醫生(本人並不是)。時間差不多了, 大家一一道晚安去睡覺。


狗勾

登山路上有許多非常友善的山狗們。平常在美國看到的狗多是純種, 難得可以在這裡看到這些類似台灣的美麗的混種狗。牠們喜歡給人類摸, 讓身為愛狗人士的我感到非常幸福。在營地有幾隻固定班底。其中一隻黃狗, 似乎沒有意識到自己體型蠻大的, 很自動地跳到不同的人的大腿上, 把身體捲起來睡覺, 可能因為山上天氣很冷, 牠們又淋了雨, 蜷縮在人類懷中很溫暖吧! 我也有幸被牠選中, 牠先趴在我大腿上, 但牠體型實在太大, 後來身體直接壓在我的肚子上沉睡, 真的是甜蜜的負荷。

第二天登頂時, 太陽還未升起。料峭的山頂上竟然有兩隻身體捲成一團睡覺的狗。不冷嗎!? 其中一隻是黑色的, 我還以為牠是一塊黑色的石頭。我接近時, 牠們像睡美人一般姍姍而起, 睜著迷濛的雙眼, 開心地搖尾巴、討摸, 這是我第一次在海拔這麼高的山頂摸狗, 頓時覺得身在天堂!

同一團的其他四人去爬富埃戈火山時, 說有兩隻狗從營地一路跟牠們到火山, 也躲在他們懷裡取暖, 又一路跟回營地。其中一隻狗蠻有年紀了, 看牠一拐一拐地回來, 再直接躺在地上曬太陽, 真的累壞了!

我們下山時也有小狗一路跟我們下山, 很好奇最後牠會去哪裡? 而且牠還要爬這麼陡的山回來嗎? 牠們的腳力也太好了!

(待續)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地圖 『di-tu』紀錄 (一): 國家們

墨西哥提華納(一)輕鬆跨越邊境

土耳其第四天: 愛之谷、白之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