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地馬拉(二)又長又心酸的歷史筆記
歷史
* 我讀的歷史來自 2015 年出版的 Moon Guatemala 旅遊書。
* 看了資料才發現,原來瓜地馬拉是台灣的邦交國。目前台灣的中美洲邦交國只剩瓜地馬拉與貝里斯,其他很多都在近年與台灣斷交了。難怪台灣護照到瓜地馬拉不需簽證,感謝他們的不離不棄。我這次的登山行程,只說西班牙文的嚮導有問我是哪國人,我說:「Soy de Taiwan」(我從台灣來)。他當然問下一個標準問題:「台灣是中國的嗎?」我說「No」,但是西文實在太爛,無法解釋,他又問:「那台灣是日本的嗎?」我也說「No」,雖然如果變成日本我可能不太介意。然後他說「Lo Siento」(對不起呀),然後我回:「No problema」(沒關係的)。要是我西文更好,就可以解釋多一點了。
出發前惡補瓜地馬拉的辛酸史,這才知道美國有多壞。
西班牙人之前
最初據信馬雅文明是介於 2600 BC – 1697 AD。著名的馬雅文化包括非常精準可準確預測洪水與日月蝕的月曆系統、完善的書寫文字系統等等。
馬雅文明與阿茲特克文明有什麼不同呢?
馬雅文化主要分布在今日的薩爾瓦多、瓜地馬拉與宏都拉斯。
阿茲特克文化則是介於 1300-1521 年,主要分布在墨西哥谷 Valley of Mexico,與馬雅文化的地理位置相近。
十三世紀時,瓜地馬拉的高地地區糟到托爾特克-馬雅族群入侵,導致之後該地許多不同族群競相建立自己的王國。例如 K'iche' (基切人)、Kaqchikel (喀克其奎)、Tz'utujil等等,這些族群至今仍是阿提蘭湖的主要民族,並仍然使用自己的語言。
阿爾瓦拉多
1521年西班牙征服馬雅文明北方的阿茲特克文明。接著,西班牙派出阿爾瓦拉多 Alvarado 將軍前往征服當今的瓜地馬拉地區。阿爾瓦拉多征服了基切人的王國。之後 1527 年西班牙將中美洲的殖民帝國的首都遷移到今日瓜地馬拉的安地瓜附近。
1812 年,墨西哥將軍 Agustan Iturbide 自行宣布自西班牙帝國中獨立,並建立自己的新帝國,但於 1823年被廢黜。緊接著中美洲宣布自墨西哥帝國中獨立。
瓜地馬拉於 1821 年宣布自西班牙帝國獨立,但直到1840 年才完全獨立。輾轉幾個政權,直到胡斯托·魯菲諾·巴里奧斯(Justo Rufino Barrios) 掌權後該國的經濟社會才開始有顯著進步。他在當時被稱為「The Reformer」「改革者」。其著名的改革包括改善教育制度、政教分離。
巴里奧斯之後,一直很黑暗
我讀的這本書還詳列了巴里奧斯之後的各個執政者,還有他們罄竹難書的暴力貪汙事蹟,我很辛苦地讀完了。
巴里奧斯之後的執政者是 Manuel Estrada Cabrera,於 1898 年至 1920 年間執政。在他的治理之下,農作物的出口量創下新高,主要是咖啡,另外還有香蕉等熱帶水果。因為農作物出口主導經濟,所以有兩個國家的公司控制了瓜地馬拉的經濟。第一個是德國的咖啡種植商,第二個即是惡名昭彰的美國聯合果品公司 United Fruit Company。這間公司同時擁有中美洲鐵路、聯合果品蒸氣船公司。
至1940年為止,高達百分之九十的瓜地馬拉出口銷售至美國。
邪惡美國、讀過之後開始拒吃美國公司香蕉
Caberara 之後經過幾位執政者,1951 年上任的是瓜地馬拉極具影響力的總統 Jacobo Arbenenz Guzman 哈科沃·阿本斯·古斯曼。阿本斯上任後積極解決瓜地馬拉土地分配不公的問題。根據 1945 年的資料,全國百分之二的人口掌控著全國百分之七十二的農耕地,其中美國聯合果品公司是最大的土地擁有者。
我畫得一點都不像
阿本斯在 1952 年推動土地改革,欲重新分配土地,因此會影響到聯合果品公司在瓜地馬拉的土地。聯合果品公司的持股人之一是當時的美國國務卿杜勒卿 John Foster Dulles。現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國際機場即是以他為命名。他的兄弟是 CIA 中央情報局局長。
阿本斯推行的土改影響到聯合果品公司的利益,因此 1954 年中央情報局策劃了推翻阿本斯的軍事行動。阿本斯因此被迫流亡過外,直到逝世。
中文維基描述:「經在聖薩爾瓦多的談判,卡斯蒂略·阿瑪斯出任總統。此次政變被稱為「瓜地馬拉民主的死刑」,在國際上受到廣泛批評,造成了拉丁美洲長期的反美情緒。卡斯蒂略·阿瑪斯掌權後進來殘酷的獨裁統治,禁除反對黨,迫害反對派,摧毀了瓜地馬拉革命以後的社會改革成果。瓜地馬拉陷入長達 36 年的內戰。」
三十六年內戰
內戰:1960-1996
寡頭政治重回瓜地馬拉。政府回復到阿本斯之前的腐敗:壓迫農民、工會、土地改革者。
1970-1990:選舉舞弊層出不窮、政治暴力猖獗, 伴隨而來的是經濟大蕭條。瓜國軍對以暴力報復住在偏遠叢林地區的農民。
美國政府依然在幕後以金錢與力量支持此腐敗政府與政策,在瓜地馬拉內戰中幫助其政府屠殺至少一萬五千位人民。直到 1997 年,吉米卡特總統才停止對瓜國的軍事援助。
1978 年總統大選,羅密歐·盧卡斯·加西亞 Romeo Lucas Garcis 當選。在其執政期間,政府的軍事暴力迫害行動層出不窮。
1982 年,瓜國的反政府人士組成「瓜地馬拉全國革命團結」Guatemalan National Revolutionary Unit,並於 1996 與政府簽訂停火協議。
1982 年,惡名昭彰的 Efrain Rios Mott 埃弗拉因·李歐斯·蒙特上任。
中文維基: 李歐斯‧蒙特在內戰期間,犯下血腥的種族屠殺和反人類的戰爭罪行。尤其,李歐斯‧蒙特在總統任內(1982年~1983年),為了剷除叛軍,被指控派兵屠殺基切省內可能協助叛軍的伊西爾(Ixil)馬雅原住民,蒙特被指控放任軍方犯下強姦、凌虐、酷刑、縱火等惡行,且對屠村視而不見。
在此期間,為了躲避政府暴力迫害,超過十萬名瓜國馬雅人民逃難到墨西哥到美國。
1985 年,終於有人權組織的報告指出,有「無可辯駁」的證據可以證明美國對於瓜國軍事暴力政府的種種援助與支持。
1987 年,中美洲各國首腦在瓜地馬拉集合,共同簽訂幫助該國和解與民主化的條約。
1991 年,Jorge Serrano Elias 當選。眾多抗議聲浪控訴其政府和哥倫比亞販毒幫派的緊密關係, 以及其一連串的腐敗政策。最終在軍事逼迫下,他辭去總統一職。
和平曙光
1996 年,總統 Alvaro Arzu Irigoyen 與「瓜地馬拉全國革命團結」Guatemalan National Revolutionary Unit 簽署了「堅定與持久的和平條約」,終於結束了長達 36 年的內戰。此條約也開始追查在內戰中暴力掃蕩馬雅人的罪犯。
然而長久以來瓜國的原住民族一直處於弱勢。1999 年的公投也沒有成功修訂憲法,將瓜國定義為一個多元族群、多元文化的國家。原住民的權益與定位也未獲得改善。
2000 至 2004 年上任的總統 Alfonso Portillo 波狄優,承認收受台灣賄賂。狄波優所代表的政黨Guatemalan Republican Front (FRG),正是上面提到曾血腥掃蕩馬雅人的 Efrain Rios Mott 埃弗拉因·李歐斯·蒙特組成領導的政黨。除此之外,狄波優政府屢屢傳出和黑手黨合作的腐敗貪汙黑金事蹟,且次數規模都是史無前例。
2012 至 2015 年的總統 Otto Perez Molina 也是涉嫌洗錢貪汙,他與副總統 Baldetti 與犯罪組織 La Linea 合作,向其收賄並暗中允許逃稅。
一份瓜國政府報告指出,瓜國貪污事件層出不窮,但幕後主導的高官往往可以找到地位低、無關緊要的代罪羔羊,自己遠走高飛。
經濟
瓜國大量依靠咖啡出口,並受到世界價格波動影響。除此之外,一百五十萬以上住在美國的瓜地馬拉人寄回家的錢,是另一個國家的主要收入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