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金門(三):古厝與風獅爺

這趟金門之旅中,總共拜訪了以下幾個古厝聚落:水頭聚落(有在這裡住兩晚)、山后聚落、小徑社區、南山與北山聚落、珠山聚落。

  • 建築物雖與台灣老房子相似,但細看之下有很多細節都不同
  • 古厝上有精細的花磚,為古厝增添不少生氣。
  • 「金門位於東亞中西點,南來北往的貿易船經常經過,金門人為了尋求更好的生活,會下南洋出海打拼,只要能掙的一間花磚屋就能回來光宗耀祖,因此金門建築的花磚特別豐富,更彰顯主人家的身分地位和財力。除了美觀功用,還可以抵抗海風中的鹽和沙粒侵蝕牆面,保護房子!」
    (出自《台灣老花磚的建築記憶》一書)
  • 不像台灣的三合院的結構,這裡是一落一落房子,把庭院關在中間,外人看不到,很隱密的感覺
  • 政府也很用心地維護。金門很多地區都是國家公園管理,很多古厝經政府整修後變成民宿
  • 金門閩式建築屋頂有兩個樣式為主流,一個是這個燕尾式,另一個是馬背式。燕尾屋脊上都有很精細的裝飾
  • 有些建築物有雪白的外牆,被稱作泉州白牆
  • 因為金門的戰略位置,所以有看到一些古厝旁有防空洞、或是被轟炸過的古厝。例如北山古洋樓,建於1928年,在戰時被摧殘得坑坑疤疤

  • 除了閩式建築外,還有很多很精彩的洋樓。金門早年有很多人離鄉前往南洋經商(應該是1930 年代左右?),當時稱為「落番」,若賺錢回家就會興建洋樓,算是炫富的一種方式。中西合璧的洋樓被稱作番仔厝
  • 番仔厝例子:得月樓,建於 1931 年,也是去印尼經商致富的商人回鄉興建。沒想到這種高塔是當時的「槍樓」。因為當時海盜盛行,出現許多富商遭綁架的事件,於是許多豪宅都建了這種防禦用且有槍眼的塔樓。得月樓的名字來自「近水樓臺先得月」,很浪漫
得月樓


水頭聚落


水頭聚落與有「小心地雷」的防空洞


小徑社區

山后聚落。房子離得很近,燕尾屋脊上有很精緻的裝飾



風獅爺收集



地點:古崗
頭被磨得很圓,耳朵也被磨不見了,很可愛。建於1824年(乾隆)。戰爭時基座被拆去建碉堡,風獅爺倒在荒郊多年,直到 1997 年才被放到現在這個位址。



地點:成功海灘
葫蘆雞雞真的非常天才。



地點:小徑聚落邱良功墓園
這應該不是風獅爺,可是這位獅子的表情很開心生動,很討喜查之後才知道邱良功是金門出生的清朝武官1769 年生。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地圖 『di-tu』紀錄 (一): 國家們

墨西哥提華納(一)輕鬆跨越邊境

土耳其第四天: 愛之谷、白之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