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南美八週 (六) 行前筆記 烏拉圭歷史
身為台灣人, 總是很好奇小國如何夾在大國之間和平獨立生存。一讀之下才知道烏拉圭的獨立是為了當作阿根廷與巴西兩個超大國的緩衝國, 真的非常有趣!
- 殖民時期: 烏拉圭地區是葡萄牙與西班牙的緩衝地區。
- 1624: 西班牙耶穌會為該地區第一批長久居住的人。
- 1680: 葡萄牙建立科洛尼亞沙加緬度Colonia del Sacramento。
- 1810: 布宜諾斯艾利斯發生五月革命, 結束西班牙統治。蒙特維多Montevideo的人民分裂為兩個派系: 一個是仍然效忠西班牙的皇室派, 另一個是革命派, 兩派的意見紛歧造成了Banda Oriental campaign-這個事件找不到中文翻譯名稱, 姑且稱為「東寰戰爭」, 「Banda Oriental」是以前烏拉圭地區的名稱, 應該是因為她位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東方、且為一環狀或帶狀的領土。這個戰爭是布宜諾斯艾利斯與蒙特維多之間的戰爭。其中一方請求還是葡萄牙殖民的巴西支援。
- 1816: 巴西因此入侵今日烏拉圭地區。
- 1820: 東寰地區(Banda Oriental, 今日烏拉圭)成為巴西領土。
- 1825-1828: 布宜諾斯艾利斯與巴西為了搶奪蒙特維多, 造成西斯普拉廷戰爭Cisplatine War。
- 1828: 蒙特維多條約簽訂, 承認烏拉圭獨立, 作為巴西與阿根廷的緩衝區。
- 1839-1852: The Great War, Guerra Gramde, 烏拉圭內戰, Rivera(自由派紅黨)對抗Rosas(保守派白黨), 前者贏。
- 1851: 簽訂條約, 與巴西永久結盟。
- 1864-65: The Uruguayan War, 烏拉圭第二次內戰, 由巴西支持的執政黨白黨, 對上阿根廷支持的紅黨。白黨於1865年投降。
- 1865-1958: 紅黨執政時期, 大量歐洲移民湧入, 大部分為義大利人或西班牙文。
- 1903-33: 巴特列時代。紅黨的荷西·巴特列-奧多涅斯José Batlle y Ordóñez 於1903-07, 1911-15任總統, 為烏拉圭的民主政治發展鋪路。大刀改革, 包含社會福利, 勞工權益, 鼓勵移民, 公共援助, 孩童保護等等。
- 1973-1985: 軍閥專政時期。總統Juan Maria Bordaberry使用武力奪取政權, 與之對抗的是民族解放運動—圖帕馬羅斯The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 – Tupamaros, 簡稱MLN。